全球化智庫(CCG)日前舉行“2023全球經濟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機遇與挑戰”研討會,來自政界、商界、學界的資深研究者和實踐者就如何把握全球經貿投資新趨勢和研判中國企業海外運營新環境等話題展開熱議。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會長高元元指出,全球經歷三年疫情,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對外經貿面臨諸多挑戰。她提出三個建議:第一,世界各國對中國市場的需求高,中外經貿合作利益點多,需保持友好的、和平的、共贏的合作態度,繼續推動國際經貿領域的交流和互動。第二,疫情前后國際局勢變化,中外投資合作政策不同以往,需要創新合作思路。第三,各行各業專家需集思廣益。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常務副會長兼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鄭超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高速發展,碩果累累。但對外投資合作仍面臨四大挑戰:全球對外投資規模減小、營商環境變差、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和對外投資合作人才欠缺。鄭超認為,對外投資合作事業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需建立全產業鏈合作模式,推進多元化融資體系建設,把科技創新應用到對外投資合作中,并完善合規體系。
CCG理事長、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王輝耀提出,經濟的全球化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可以更多推動亞投行、RCEP、CPTPP等的發展。可抓住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即將召開的節點,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更加積極深入地參與進來,并與各個開發銀行開展合作。中國企業可以更多地以合資合營的形式“走出去”,與全球跨國公司結成廣泛的聯盟。他認為,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技術是領先于世界的,氣候問題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在各國達成共識的領域,因此未來可以在這個方面著重發展。
CCG常務理事、德勤全球中國服務部主席金凌云認為,將來10年的中國企業全球化跟過去10年很不一樣,目前正是一個分水嶺時刻。從企業自身的發展來說,中國企業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還處于初級階段,要想打造全球化跨國公司,學習如何進行管理將是中國企業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線。
CCG副主任、研究總監鄭金連提出了三個對外投資方面的建議。她指出,第一,以往企業出海以單打獨斗為主,而未來會變成“整合資源,抱團出海”的模式;第二,企業“走出去”離不開國際化的人才;第三,今后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更加關注社會責任的履行,不僅要做到自身的合規,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也要跟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中國投資促進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指出,今后中國企業“出海”向高質量的方向邁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改變投資方式,中國企業的投資應該同構建中國企業主導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結合起來;二是聚焦特定的產業。(作者:周武英?來源: 經濟參考報)